研发团队

刘静
技术团队负责人、首席科学家
“
博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液态金属物质科学与技术教研组主任。
长期从事液态金属、生物医学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领域交叉科学问题研究并作出系列开创性贡献。发现液态金属诸多全新科学现象、基础效应和变革性应用途径,开辟了液态金属在生物医疗、柔性机器人、印刷电子、3D打印、先进能源以及芯片冷却等领域突破性应用,提出并推动了中国液态金属谷与液态金属全新工业的创建和发展,成果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为诸多科学杂志如New Scientist, MIT Technology Review, Nature等大量专题评介;研发的众多液态金属应用系统、高端肿瘤治疗装备及无线移动医学仪器等得到广泛应用。出版有16部跨学科前沿著作(其中之一印刷5次)及20余应邀书章;发表期刊论文500余篇(30余入选英文期刊封面或封底故事);获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
学术荣誉与获奖
曾获国际传热界最高奖之一“The William Begell Medal”(每4年从全球范围选出1名学者授奖)
2017年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
2014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ASME会刊Journal of Electronic Packaging 2010-2011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
入围及入选“2015、2014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各1次,入围2015 R&D 100 Awards Finalist,入选CCTV 科技盛典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5中关村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美国《Popular Science》(中文版)
2016年度获全球100项最佳科技创新奖
入选2008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2007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邓中山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云南省液态金属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中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
已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应邀著作章节8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
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



研发团队成员
现阶段本项目团队成员20余人,包括: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博士后、博士生及硕士生等;其中国际科学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1人,“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入选1人。


团队成员
论坛邀请中国液态金属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前沿科技成果“液态金属”的产业发展、技术应用、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本次高峰论坛是液态金属前沿技术集中展示的盛会,展出100余项最新液态金属前沿技术与产品,涵盖液态金属芯片冷却、液态金属热控与能源、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液态金属3D打印与先进制造、液态金属生物医用技术与液态金属柔性机器等。


液态金属机器人大赛
液态金属机器人前沿技术高峰论坛暨第一届中国液态金属柔性感知机器大赛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主办,云南靖创液态金属热控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科威液态金属谷研发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等学校、云南液态金属研究院共15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和企业代表,多家投融资公司与战略研究机构参与了此次高峰论坛。


液态金属产业创新研究院
云南液态金属产业创新研究院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管,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中宣液态金属公司牵头,联合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贵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聚睿众邦科技有限公司(米格实验室)、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共同组建的,同时引进了多家下游企业作为支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