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宣威籍科学家刘静获评“央视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宣威籍科学家刘静获评“央视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宣威籍科学家刘静获评“央视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6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宣威籍科学家刘静获评“央视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1

图为刘静荣获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联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举办,聚焦年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百姓观点,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

图为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获奖者合影

  刘静曾就读于宣威市第一中学,199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同时获得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及物理系现代应用物理专业理学士学位,同年直攻博士,并于1996年2月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此后曾为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及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他29岁时即入选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于1999年6月从美国回国创建了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后于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11月起被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双聘教授。2015年,由刘静教授带领的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小组,研发出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无需外部电力驱动,柔性极佳,为研发可变形机器人迈出了重要一步。自驱动液态金属机器的问世及其引申出的全新的可变形机器概念,有望变革传统的机器制造理念,提速柔性智能机器的研制进程。

“刘静和他的同事们对液态金属的研究是中国科学家在热点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原创性科研成果,他们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将被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颁奖典礼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其实早在2013年,刘静教授的液态金属产业化项目就已经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2013年10月,一家专注于液态金属导热界面材料与印刷电子材料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项目技术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刘静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研发团队,经过10余年的研究实验,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公司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专利技术和云南得天独厚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总投资4.2亿元,在云南省宣威市虹桥工业园区建设我国首家液态金属谷产业化基地。

2015年5月,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世界首套液态金属电子手写笔、液态金属导电油墨生产线建成投产;中国首套液态金属导热膏、导热片生产线建成投产。液态金属电子手写笔技术系中国首创,是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全新产品,其利用内置的液态金属墨水可以在不同基底上直接写出文字、图案、RFID标签或LED电路,可用于个性化电子电路制作、电路修补、电子教育教学、装饰设计、儿童玩具制造乃至各种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新兴技术还将创造更多的电子应用需求。液态金属导热片、导热膏是当今最为先进的热界面材料,传热性能在传统热界面材料的10倍以上,热导率和电导率很高、耐高温、不易挥发、性能稳定、无毒环保,可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电子计算机、工业电器、光电系统、手机等产品的散热。刘静团队曾于国际上首次提出用以制造自然界热导率最高的液态物质的纳米金属流体技术,并成功解决了传统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大、与基底间不易黏附等技术瓶颈,为开发系列性能优异的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云南科威液态金属研发中心和液态金属科技馆在宣威落成,国内首届液态金属产业技术发展论坛在云南宣威同期举行。在论坛上,刘静以“液态金属:一个全新工业的崛起”为题,阐释了中国液态金属发展在全球的地位及前景。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启示我们:一类材料,一个时代。”刘静说,中国在液态金属领域有幸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希望能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在中国云南宣威建成世界级的液态金属谷。

关键词:

返回列表